循環冷卻水中微生物的危害
- 作者:cighsen02
- 發表時間:2020-04-20
- 來源:
微生物粘泥的危害
指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溶解的營養源而引起細菌、絲狀菌(霉菌)、藻類等微生物群的增殖,并以這些微生物為主體,混有泥砂、無機物和塵土等,形成附著的或堆積的軟泥性沉積物,這種軟泥性沉積物也就稱之為微生物粘泥。微生物在粘泥中的分布不一定是均勻的。主要是以好氧性細菌為主體的粘泥,其下面也有厭氧性的菌群,產生像硫酸鹽還原菌那樣的厭氧性細菌。它們的組成是以微生物菌體及其粘結在一起的粘性物,多糖類蛋白質為主體組成的,并附著在換熱器上。
在循環水系統中,由產粘泥細菌引起的危害為最多,其次是藻類、霉菌等。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粘泥引起的危害如下:
⑴粘泥附著在換熱冷卻部位的金屬表面上,降低冷卻水的冷卻效果;
⑵大量的粘泥將堵塞換熱器(水冷器)中冷卻水的通道,從而使冷卻水無法工作,少量的粘泥則減少冷卻水通道的截面積,從而降低冷卻水的流量和冷卻效果,增加泵壓;
⑶目前大多數冷卻塔都采用敞開逆流式結構, 填料也大多使用具有一定強度耐腐蝕 UPVC 類型, 微生物黏泥容易在填料間隙中粘滯, 嚴重時會局部堵塞通道, 導致填料跨塌。布水裝置一般是采用噴頭, 由于循環水中離子濃度較高, 噴嘴極易被水中的鈣、鎂等垢堵塞, 另外噴頭上也容易繁殖藻類, 堵塞了冷卻水的通過,降低冷卻塔的冷卻效果;
⑷粘泥覆蓋在換熱器內的金屬表面,阻止緩蝕劑與阻垢劑到達金屬表面發揮其緩蝕與阻垢作用,同時對氯、溴等殺生劑殺滅粘泥下的微生物,降低藥劑的功效。
⑸粘泥覆蓋在金屬表面,形成差異腐蝕電池,引起設備的腐蝕;如硫酸還原菌、硝化菌等, 造成系統 pH 值降低, 產生酸性腐蝕。另外黏泥附著在金屬表面還阻礙了保護膜的形成, 更加速了金屬的腐蝕。
⑹大量的粘泥,尤其是藻類,存在于冷卻水系統中的設備上,使循環水濁度增大, 感觀度下降, 水的顏色變黑變綠,冷卻塔壁、支架、四周地面、現場部分用水設備出現明顯的青苔, 污染工作環境,影響了冷卻水系統的長周期運轉。
因此對于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粘泥必須經常地投加生物粘泥剝離劑和殺生劑共同作用,以便達到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粘泥,要決定進行粘泥的處理時,必須了解構成沾泥的微生物種類、性質和特點。見表一:
表一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組成粘泥的微生物
指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溶解的營養源而引起細菌、絲狀菌(霉菌)、藻類等微生物群的增殖,并以這些微生物為主體,混有泥砂、無機物和塵土等,形成附著的或堆積的軟泥性沉積物,這種軟泥性沉積物也就稱之為微生物粘泥。微生物在粘泥中的分布不一定是均勻的。主要是以好氧性細菌為主體的粘泥,其下面也有厭氧性的菌群,產生像硫酸鹽還原菌那樣的厭氧性細菌。它們的組成是以微生物菌體及其粘結在一起的粘性物,多糖類蛋白質為主體組成的,并附著在換熱器上。
在循環水系統中,由產粘泥細菌引起的危害為最多,其次是藻類、霉菌等。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粘泥引起的危害如下:
⑴粘泥附著在換熱冷卻部位的金屬表面上,降低冷卻水的冷卻效果;
⑵大量的粘泥將堵塞換熱器(水冷器)中冷卻水的通道,從而使冷卻水無法工作,少量的粘泥則減少冷卻水通道的截面積,從而降低冷卻水的流量和冷卻效果,增加泵壓;
⑶目前大多數冷卻塔都采用敞開逆流式結構, 填料也大多使用具有一定強度耐腐蝕 UPVC 類型, 微生物黏泥容易在填料間隙中粘滯, 嚴重時會局部堵塞通道, 導致填料跨塌。布水裝置一般是采用噴頭, 由于循環水中離子濃度較高, 噴嘴極易被水中的鈣、鎂等垢堵塞, 另外噴頭上也容易繁殖藻類, 堵塞了冷卻水的通過,降低冷卻塔的冷卻效果;
⑷粘泥覆蓋在換熱器內的金屬表面,阻止緩蝕劑與阻垢劑到達金屬表面發揮其緩蝕與阻垢作用,同時對氯、溴等殺生劑殺滅粘泥下的微生物,降低藥劑的功效。
⑸粘泥覆蓋在金屬表面,形成差異腐蝕電池,引起設備的腐蝕;如硫酸還原菌、硝化菌等, 造成系統 pH 值降低, 產生酸性腐蝕。另外黏泥附著在金屬表面還阻礙了保護膜的形成, 更加速了金屬的腐蝕。
⑹大量的粘泥,尤其是藻類,存在于冷卻水系統中的設備上,使循環水濁度增大, 感觀度下降, 水的顏色變黑變綠,冷卻塔壁、支架、四周地面、現場部分用水設備出現明顯的青苔, 污染工作環境,影響了冷卻水系統的長周期運轉。
因此對于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粘泥必須經常地投加生物粘泥剝離劑和殺生劑共同作用,以便達到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粘泥,要決定進行粘泥的處理時,必須了解構成沾泥的微生物種類、性質和特點。見表一:
表一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組成粘泥的微生物
